2022年春季小麦病虫草害防治技术意见

2022-02-09 10:02发布

2022年春季小麦病虫草害防治技术意见

当前,我省小麦正处于越冬期,从近期苗情考察和专家会商情况看,苗情总体偏弱,是近年来越冬期苗情最复杂、弱苗比例最高的一年。冬前气温总体偏高,*壤墒情较好,田间湿度大,病虫越冬基数较高,病虫害发生隐患较大,部分地块种子未拌种或包衣,更加大了病虫害发生几率。另据气象部门预测,冬春季节有可能出现极端低温天气,春季降水偏少,不利于小麦安全越冬和春季生长,病虫害发生的风险加大。再加上冬前麦田化学除草面积较少,春季麦田病虫草害防控形势更加严峻、任务更加艰巨。春季小麦病虫草害防控管理的重点是:突出一个“早”、重在一个“防”,监测预报早调查、防控行动早谋划,重大病虫早预防、适期开展统防统治。以小麦生育期为主线,分阶段及时指导农民科学选药、安全用药,全力做好病虫草害防控,提高小麦抗逆性,减少病虫草害损失,为夺取夏粮丰收夯实基础。

一、返青期

返青早期重点防治茎基腐病、纹枯病等根茎基部病害,密切关注地下害虫、红蜘蛛和蚜虫等,做好条锈病等流行性、暴发性病虫害的早期预防。返青期也是化学除草的关键时期,尤其是冬前未进行化学除草的麦田,应及早进行。

(一)化学除草

早春气温波动大,化学除草应注意避开“倒春寒”天气,喷药前后3天内日平均气温应在6℃以上,日最低温不能低于0℃,喷药时气温应在10℃以上。根据麦田杂草群落结构,有针对性的选择防控药剂,并严格按照农药标签上的推荐剂量、适宜浓度、施药方法、操作规程等喷施除草剂,避免漏喷、重喷、随意加大剂量等造成小麦及后茬作物产生药害。化学除草应在拔节前完成,避免拔节后施药产生药害,禁止使用氯磺隆、甲磺隆等长残效除草剂。阔叶杂草为主的麦田,可用双氟磺草胺、唑草酮、双唑草酮、氯氟吡氧乙酸等单剂或混剂,对水茎叶喷雾防治;以播娘蒿、荠菜为主的麦田,每亩可用10%唑草酮水分散粒剂15~20克或10%双唑草酮可分散油悬浮剂20~25毫升;以猪殃殃为主的麦田,每亩可用200克/升氯氟吡氧乙酸乳油60~65毫升或50克/升双氟磺草胺悬浮剂5~6毫升。禾本科杂草为主的麦田,可用氟唑磺隆、甲基二磺隆、精噁唑禾草灵、炔草酯等单剂或混剂,对水茎叶喷雾防治;以看麦娘、日本看麦娘等杂草为主的麦田,每亩可用70%氟唑磺隆水分散粒剂2~4克或69克/升精噁唑禾草灵水乳剂50~60毫升;以节节麦为主的麦田,每亩可用30克/升甲基二磺隆可分散油悬浮剂20~35毫升;以雀麦为主的麦田,每亩可用7.5%啶磺草胺水分散粒剂10~12克;以*燕麦、多花黑麦草为主的麦田,每亩可用15%炔草酯微乳剂25~30毫升或5%唑啉草酯乳油60~80毫升。禾本科杂草和阔叶杂草混合发生的麦田,可选用以上药剂的混合制剂。

(二)防控重点病虫

对于鲁南、鲁西南等茎基腐病发生较早的地区以及往年发生较重的地区,应提早做好防控。防治茎基腐病,可用含有戊唑醇、氰烯菌酯、多菌灵、氟唑菌羟酰胺、烯唑醇等成分的药剂以及噻呋酰胺、苯醚甲环唑等药剂;每亩用80%戊唑醇水分散剂10~12克、200克/升氟唑菌酰羟胺悬浮剂50~65毫升、48%氰烯·戊唑醇悬浮剂40~60毫升、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克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克加12.5%的烯唑醇可湿性粉剂20克,对水喷雾防治,适当加大用水量,重点喷茎基部。鲁南、鲁西南、胶东等条锈病发生较早的地区,应提前做好应急防控准备,实行带药侦查,一旦发现,及时控制发病中心。

另外,根据气象条件,结合苗情需要,必要时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喷施免疫诱抗剂、植物生长调节剂等,促弱苗转壮,提高植株抗病虫草害能力。

二、起身拔节期

起身拔节期是纹枯病、茎基腐病、根腐病等根茎部病害侵染扩展高峰期,也是麦蜘蛛、麦蚜等害虫危害盛期。密切关注条锈病的发生动态,及时做好防控。尤其是小麦茎基腐病,是药剂防治的最后关口,一定要重点防治。要以小麦茎基腐病、纹枯病防治和小麦条锈病预防为主攻目标,大力开展“一喷早三防”(防病防虫防弱苗)行动。防治茎基腐病可选择戊唑醇、烯唑醇、吡唑醚菌酯、噻呋酰胺、苯醚甲环唑等药剂,同时兼具预防小麦条锈病、纹枯病等功效,混配阿维菌素、联苯菊酯、高效氯氰菊酯、抗蚜威、噻虫嗪等杀虫剂和氨基寡糖素、芸苔素内酯和赤·吲乙·芸苔生长调节剂,实现一次施药防病治虫和促进弱苗转壮的效果,提高小麦抗病虫能力。单治纹枯病,当田间病株率达到10%时,可选用噻呋酰胺、三唑类、井冈霉素等药剂进行茎基部喷雾防治;每亩可用240克/升噻呋酰胺悬浮剂15~20毫升、250克/升丙环唑乳油30~40毫升,对水进行茎基部喷雾防治,每7~10天喷药一次,根据病情连喷2~3次。单治红蜘蛛,当平均每尺单行有虫200头以上或每株有虫6头时,可选用阿维菌素、联苯菊酯等药剂进行防治,每亩可用5%阿维菌素悬浮剂5~8毫升,对水喷雾防治;防治麦蚜,当百株蚜量达到500头以上,每亩可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30~40克、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20~30毫升或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8~10克,对水喷雾防治;地下害虫为害重的,结合划锄可用辛硫磷加细*配成1∶200毒*撒施,先撒施后划锄效果更好。

三、抽穗扬花期

重点防治小麦条锈病、赤霉病、白粉病、蚜虫、麦蜘蛛、吸浆虫等病虫。大力推广适期 “一喷三防”技术,通过一次性叶面喷施杀菌剂、杀虫剂、植物生长调节剂、叶面肥等混配液,防病、防虫、防早衰。

对于条锈病,坚持“带药侦查、打点保面”的防控策略,采取“发现一点、防治一片”的预防措施,及时控制发病中心;当条锈病田间平均病叶率达到0.5~1%时,应及时组织开展大面积应急防治,防止病害流行危害。可使用的药剂有三唑酮、烯唑醇、戊唑醇、己唑醇等,每亩可用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60~80克、或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30~50克,对水均匀喷雾。

对于赤霉病,坚持“立足预防,适时用药”,小麦抽穗至扬花期一旦遇连阴雨或连续结露、多雾天气,应立即喷药预防;若气候条件特别适宜,隔5~7天再喷药1次。每亩可用430克/升戊唑醇悬浮剂15~25毫升,或25%氰烯菌酯悬浮剂100~200毫升,或25%咪鲜胺乳油60~100毫升等,对水均匀喷雾防治;施药6小时后遇雨,应及时补喷。

防治白粉病、叶锈病,发病初期,当田间白粉病病叶率达10%或叶锈病病叶率达5%时,每亩可用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60~80克,或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35~60克,或250克/升丙环唑乳油35~40毫升,对水均匀喷雾。防治蚜虫,田间百穗蚜量达500头以上,每亩可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30克,或2.5%高效氯氟氰菊酯水乳剂20~25毫升,或50%氟啶虫胺腈水分散粒剂2~3克,对水均匀喷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