豇豆绿色种植技术指导意见

2021-12-09 10:02发布

豇豆绿色种植技术指导意见

一、 健康栽培

(一)品种选择。从品种选择入手,选用抗(耐)性品种。保护地栽培兼顾耐低温、耐弱光、早熟、丰产、抗病、结荚节位低的矮生或中蔓生菜豆品种。种子纯度98% 以上,发芽率90% 以上。

(二)培育壮苗。播前晒种1~2天,用0.1%的福尔马林溶液,清水冲洗2遍后,置于25~30℃条件下催芽,24小时胚根顶破种皮即可播种。或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拌种。营养钵育苗,控制好育苗温度并进行练苗。

(三)合理轮作。选择未种植过菜豆或豆角的地块种植。有条件的地区提倡水旱轮作,或与粮食类、叶菜类作物轮作,保持适宜豇豆种植的良性*壤环境。

(四)种植方式。采用深沟高垄栽培、合理密植。

(五)施足基肥。结合整地每亩施腐熟有机肥3000~4000kg、尿素10kg,氮磷复合肥10kg。多使用腐熟的有机肥,及时清沟排水。生长期避免过多使用酸性肥料,增施磷钾肥和硼肥。有机肥一定要充分腐熟,避免氨害及携带病虫。

二、主要病虫害绿色防控

豇豆虫害主要有斑潜蝇、豆荚螟、蚜虫、粉虱、蓟马、红蜘蛛等;病害主要有锈病、病毒病、炭疽病、白粉病、枯萎病、煤霉病等。防治过程中应针对不同栽培模式(设施或露地)豇豆,明确主要防控对象,选择相应的防控措施。

(一)*壤处理

太阳能高温闷棚:在前茬作物拉秧清田后到定植,选择连续晴天,在温室内南北向开挖深30厘米、宽30厘米相间的垄沟,并在垄面上覆盖地膜,然后闭棚升温使棚温达到55~60℃,持续7~10天,再将沟垄倒翻重复1次。或在棚室内地面撒上碎稻草或麦秸与石灰氮,与*壤充分混合,起垄(垄宽60 厘米,高40 厘米),并盖上地膜,沟内灌水,将设施密闭,持续闷棚20~30天,可起到*壤消毒和降盐的作用。

药剂*壤消毒:*传病害发病重的地块,在夏季高温季节,深翻地25厘米,每亩撒施500kg切碎的稻草或麦秸、撒石灰氮40~80kg保持20天。

生物菌剂处理:播种或定植前,施用足够的腐熟有机肥或农家肥,再使用绿僵菌颗粒剂等生防菌剂浅旋耕,定植后浇水,有效预防蓟马等病虫害。

(二)阻隔诱杀

在设施大棚通风口及出入口安装40-60目防虫网,设制防虫网的棚室需加强通风、排水,夏秋栽培适当遮阳降温。采用银灰膜条(或银灰地膜)避蚜、地膜覆盖阻隔蓟马入*化蛹。

在日光温室内每亩悬挂30厘米×40厘米黄板20~25张,黄板的高度以其下缘略高于菜豆植株的生长点并及时更换。

(三)生物防治

释放丽蚜小蜂等防控粉虱类害虫;释放小花蝽、捕食螨防控蓟马类害虫;释放智利小植绥螨等防控叶螨类害虫。

(四)科学用药

严格遵守农药安全使用间隔期,轮换交替用药,不超量、不超次数用药;采收期只能使用安全间隔期不超过3天的农药。必要时,按照农业农村部《特色小宗作物农药残留风险控制技术指标》的要求,科学制定临时用药措施。

1.虫害防治

防治蓟马:幼苗期,使用噻虫嗪等内吸性药剂灌根防治蓟马等害虫;生长期,选用金龟子绿僵菌、苦参碱、乙基多杀菌素、多杀霉素、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吡虫啉·虫螨腈、啶虫脒、噻虫嗪等药剂。

防治豆荚螟:选用苏云金杆菌、茚虫威、乙基多杀菌素、高效氯氰菊酯、溴氰虫酰胺、氯虫苯甲酰胺、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等药剂。

防治斜纹夜蛾、甜菜夜蛾:选用核型多角体病毒、金龟子绿僵菌、苦皮藤素等药剂。

防治斑潜蝇:选用乙基多杀菌素、灭蝇胺、灭胺·杀虫单、溴氰虫酰胺、阿维菌素等药剂。

防治蚜虫:选用苦参碱、双丙环虫酯、溴氰虫酰胺等药剂。

2.病害防治

发病初期,选用蛇床子素、硫磺·锰锌、苯甲·嘧菌酯、吡唑醚菌酯、丙环唑、戊唑醇等临时用药措施防治锈病、白粉病、炭疽病等病害;使用噁霉灵等药剂灌根防治枯萎病、根腐病。

原文链接:http://nynct.shaanxi.gov.cn/www/snynctbgswj/20211115/97798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