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症状识别与诊断
稻曲病仅在水稻开花后至乳熟期的穗部发生。病菌侵入谷粒后,在颖壳内形成菌丝块,破坏病粒内的组织。菌丝块逐渐增大,谷粒颖壳合缝处稍微张开,露出淡黄色块状的孢子座,有薄膜包被,随着孢子座膨大,薄膜破裂,颜色转变为墨绿色,包裹颖壳,近球形,病粒比健粒大3~5倍。后期孢子座表面龟裂,病粒上散出墨绿色粉状物(厚垣孢子),略带粘性,不易分散。这些孢子可粘在相邻谷粒上,污染健粒。
发病后期,有的孢子座两侧可产生2-4粒黑色、稍扁平、硬质的菌核。菌核易脱落在田间越冬。
(二)防控技术
稻曲病的防治,应采取以选用抗病品种为主,加强栽培管理,辅以药剂防治的综合防控措施。
1.选用抗病品种
水稻不同类型和同一水稻类型不同品种对稻曲病的抗性存在差异,选用适合当地种植的抗病品种,同时注意品种轮换种植,在重病区应用效果明显。
2.种子处理
播种前做好种子消毒,可先用泥水或盐水选种,消除病粒,再用1%石灰水或15%三唑酮1000倍液浸种24~48小时。
3.加强栽培管理
发病田块收割后深翻;选用无病种子;合理密植;适时移栽;合理施用氮肥、磷肥、钾肥,不能偏施氮肥,迟施氮肥;后期湿润灌溉,勤灌、浅灌,降低田间湿度,减轻病害发生。
4.化学防治
水稻破口前5~7天(10%水稻剑叶叶枕与倒二叶叶枕齐平时)施药,视病情需要,7~10天后再次施药。
推荐使用药剂:430克/升 戊唑醇10-15毫升/亩、30% 肟菌·戊唑醇36-45毫升/亩、300克/升 苯甲·丙环唑15-25毫升/亩、13% 井冈霉素35-50毫升/亩等,喷雾应均匀周到。
5. 生物防治
病害初期或发病前施药,推荐使用药剂有10亿芽孢/克 枯草芽孢杆菌100-125克/亩、20亿孢子/克 蜡质芽孢杆菌150-200克/亩、10亿CFU/克 解淀粉芽孢杆菌15-20克/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