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禽养殖场疫病控制必须贯彻“科学饲养,养重于防,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原则。完善水禽病防疫安全体系,确保水禽群健康生长。主要从围绕消灭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水禽三方面的综合措施入手,重点要做好隔离、卫生、消毒和疫苗免疫等关键环节,并对下述几种重要的水禽常见传染病进行防控。
1、高致病性禽流感
(1)诊断技术要点:高致病性禽流感是一种烈性传染病,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高致病性禽流感毒株感染鸭群表现出精神高度沉郁,采食量迅速下降或食欲减退,拉绿色稀粪,有明显的呼吸道症状。病鸭出现摇头、头颈震颤、转圈等神经症状。部分病鸭出现眼角膜混浊。气管充血出血,有大量黏液性分泌物;肺脏水肿,淤血;心肌坏死,坏死的白色心肌纤维与正常的粉红色心肌纤维红白相间,俗称“虎斑心”;胰腺出血斑或透明样坏死。
(2)防控技术要点:良好的生物安全措施对预防禽流感至关重要。疫苗免疫是控制本病的重要措施。首先要选择国家农业部批准的定点企业生产的合法疫苗,禽流感疫苗应在2-8℃下避光冷藏,切不可冷冻贮存。9-14日龄鸭颈部皮下注射禽流感灭活苗0.5毫升/只。鸭群发现疑似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应立即报告相关主管部门,并及时采取措施。
2、鸭瘟
(1)诊断技术要点:鸭瘟是鸭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又称为鸭病毒性肠炎,因部分病鸭头部肿胀,俗称“大头瘟”。临床症状表现为病鸭精神萎靡不振,肿头、流泪和体温升高;病鸭拉绿色或灰白色稀粪。剖检鸭的病变特征为食道黏膜有出血斑点或纵行排列的灰黄色假膜覆盖,假膜容易剥离,剥离后食道黏膜留有溃疡斑痕。肠道外壁浆膜面有出血环,肠黏膜充血、出血。肠道相关淋巴组织有出血,在其外壁浆膜面及肠道黏膜形成环状出血带。泄殖腔黏膜充血和坏死,用手翻开肛门时,可见到泄殖腔黏膜有黄绿色的假膜,不易剥离。肝脏表面有散在的、大小不一的坏死灶。
(2)防控技术要点:严禁从疫区引进鸭苗。使用鸭瘟弱毒疫苗进行免疫,鸭21日龄进行首次接种。发生鸭瘟时,应立即采取隔离和消毒措施,对健康鸭群或疑似感染鸭,立即用鸭瘟疫苗3~4倍量进行紧急接种。对病鸭,每只肌注鸭瘟高免血清0.5毫升或聚肌胞0.5~1毫升,每3天注射1次,连用2~3次,进行早期治疗。
3、鸭病毒性肝炎
(1)诊断技术要点:鸭病毒性肝炎是雏鸭的一种急性、高度致死性传染病。本病发病急,传播快,一般死亡多发生在4~20日龄雏鸭。发病初期雏鸭表现精神萎靡不振、跟不上群,随后可发生全身性抽搐,头向后背,故称“背脖病”,两腿痉挛性反复踢蹬,有时在地上旋转,出现抽搐后约十几分钟即死亡。剖检主要病变在肝脏,肝肿大,质脆,肝脏表面有大小不等的出血斑点,有的呈刷状出血斑。
(2)防控技术要点:执行严格的防疫和消毒制度,坚持“全进全出”的饲养管理制度能防止疾病传入和扩散。疫苗接种是有效的预防措施,对1-7日龄雏鸭进行皮下或肌肉注射疫苗0.25毫升;对发病或受威胁的雏鸭群,可经皮下注射高免血清或高免卵黄抗体1.0毫升,可起到降低死亡率、制止流行和预防发病的作用。一旦暴发本病,立即隔离病鸭,并对鸭舍进行彻底消毒。对发病雏鸭群用鸭肝炎高免卵黄抗体注射治疗,1.5-2.0毫升/只。
4、鸭坦布苏病毒病
(1)诊断技术要点:鸭坦布苏病毒病是由黄病毒科、黄病毒属恩塔亚病毒群的坦布苏病毒引起的、起雏鸭腹泻和神经症状,蛋鸭卵巢出血坏死,产蛋骤降为特征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又称为鸭出血性卵巢炎、鸭黄病毒病。雏鸭感染后表现出头颈震颤等神经症状,站立不稳;病鸭出现腹泻,排褐色或白褐色稀便;产蛋鸭鸭群发病突然,以产蛋急剧下降为特征。雏鸭感染后可见脑充血,心包积液,肝脏肿大,脾脏肿大出血。产蛋鸭病变主要卵巢发育不良,卵泡变性、坏死和萎缩,卵泡膜充血、出血,严重的卵泡发生破裂,形成卵黄性腹膜炎。公鸭睾丸缩小,输精管萎缩等病变。
(2)防控技术要点:目前本病治疗无特效药。加强饲养管理、健全的生物安全制度、疫苗免疫是有效控制该病的主要措施。加强饲养管理包括提供优质饲料,洁净水源,适宜的温度、湿度、密度,减少各种应激。健全的生物安全制度是有效预防本病的重要措施,加强消毒,特别是各种用具和设备,如运输的车辆、共用的蛋托及其他用具等、种蛋的消毒,同时加强卫生管理,垫料的消毒及处理、病死鸭的焚烧或生物处理等。
5、鸭传染性浆膜炎
(1)诊断技术要点:鸭传染性浆膜炎是鸭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又称鸭疫里氏菌病、鸭疫巴氏杆菌病。急性病例多见于1-4周龄雏鸭,临诊表现为倦怠,缩颈,不食或少食,眼鼻有黏液性分泌物;拉淡黄白色或黄绿色稀粪;不愿走动或行动跟不上群,死亡前出现神经症状。病程一般为1-3天,幸存者生长缓慢。日龄较大的鸭多呈亚急性或慢性经过,病程达1周或1周以上。最明显的眼观病变是广泛性纤维素性渗出物,以心包膜、肝脏表面以及气囊最常见。该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部分慢性耐过鸭生长发育迟缓,可导致残鸭和僵鸭,淘汰率高。
(2)防控技术要点:最有效的预防措施是加强饲养管理、搞好清洁卫生、减少各种应激因素。注意通风、干燥、防寒以及改善饲养密度。疫苗接种是有效的预防措施,1-7日龄颈部皮下注射鸭传染性浆膜炎灭活苗0.25毫升。药物防治是控制发病与死亡的一项重要措施。发生本病时,及时选用敏感药物进行治疗,同时各种抗菌药物应轮换或交替使用。
6、禽霍乱
(1)诊断技术要点:禽霍乱,又称为禽出败,各种日龄、各种品种的鸭均易感染本病。该病主要通过消化道和呼吸道传染。强毒株感染后多呈败血性经过,急性发病,病死率高;弱毒株感染后病程较慢,死亡率亦不高,常呈散发性。断水断料、突然改变饲料、气候突然变化、饲养密度过大等环境应激因素都可引起发病。
急性型主要表现食欲减少、口、鼻分泌物增多而引起呼吸困难,拉绿色稀粪。剖检病变为急性败血症,心外膜及心冠脂肪上有出血点,心包囊有淡黄色积液;肝脏肿大质脆,表面有针尖大的灰白色坏死点;脾脏肿大,肠道出血严重;有的腹部皮下脂肪出血。
(2)防控技术要点:改善卫生条件、减少应激,可以有效地预防禽霍乱。在禽霍乱流行地区,应当考虑免疫接种禽霍乱弱毒疫苗和禽霍乱灭活苗,接种途径及剂量据疫苗说明书而定。
7、鸭大肠杆菌病
(1)诊断技术要点:鸭大肠杆菌病在临床上有多种表现,雏鸭感染本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与饲养管理条件密切相关。潜伏期从数小时至3天不等。病鸭突然死亡或表现精神不振、昏睡、怕冷打堆、拉灰白色或黄绿色稀粪,个别有神经症状。剖检主要病变是肝脏边缘钝圆,外有纤维素性白色包膜,各器官呈败血症变化,也可见心包炎、腹膜炎等病变。有的表现出大肠杆菌性肉芽肿,病鸭消瘦贫血、减食、拉稀。在肝、十二指肠及盲肠、肠系膜或心脏有菜花状增生物,针头大至核桃大不等。
(2)防控技术要点:搞好鸭舍内外环境清洁卫生,做好消毒工作,每天清洗水槽。发生本病时,及时选用敏感药物进行治疗,同时各种抗菌药物应轮换或交替使用。
8、鸭副伤寒
(1)诊断技术要点:鸭副伤寒主要发生于雏鸭,特别是l-3周龄的雏鸭最易感,多表现为急性型,可引起雏鸭大批死亡。本病的发病率与死亡率与雏鸭日龄密切相关。本病除通过蛋垂直传播外,又可通过污染的用具、饲料、饮水等直接水平传播,还能经人员和鼠类等媒介传播。饲养管理不良可促进本病的发生。雏鸭食欲下降,精神不振、发呆、闭目,双翅下垂或伏地:腹泻严重,脱水,排灰白色稀粪;病雏口渴,饮水增加;大量病雏不停地“打呛”甩头;有的病雏头一低以嘴抵地而死,有的正在甩头时突然背着地、腹朝天,双脚一蹬而死。剖检肝肿大,有条纹状出血或针尖状坏死,呈青铜色;肠黏膜充血或出血;盲肠肿大,内有干酪样团状物质;气囊浑浊,附着黄白色纤维样物质;胆囊肿大充满胆汁。
(2)防控技术要点:由于本病传染源和传播途径多样,因此,必须采取综合性预防措施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特别要注意加强育雏阶段的饲养管理,冬季注意防寒保暖。发生本病要及时选用敏感的药物进行治疗。
9、鸭曲霉菌病
(1)诊断技术要点:曲霉菌病又称曲霉菌性肺炎。雏鸭发生本病多呈急性经过,发病率高,可造成大批死亡,成年鸭多为散发。曲霉菌在自然界广泛存在,常污染垫草和饲料,霉菌孢子可随空气传播。健康鸭通过吸入含有霉菌孢子的空气或采食污染的饲料而经呼吸道或消化道感染。病初可见雏鸭精神萎靡不振,羽毛松乱,食欲减退,随着病情发展,病鸭表现出呼吸道症状,张口呼吸、伸颈、呼吸困难,同时伴有咳嗽、甩头等症状。剖检主要病变在肺和气囊,肺有大量米粒大小或粟粒大小的灰白色结节,病程长的鸭肺部结节融合形成更大的黄白色干酪样结节。
(2)防控技术要点:本病目前尚无有效药物治疗。加强饲养管理,特别注意平时预防措施,保持鸭舍的通风和干燥,定期清理圈舍鸭粪,及时更换垫料,不垫发霉的垫料。注意饲料贮存和保管工作,不要饲喂已发霉的饲料。
10、小鹅瘟
(1)诊断技术要点:小鹅瘟又称鹅细小病毒病,是由鹅细小病毒引起雏鹅和番鸭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典型特征是传播快,发病率和病死率高,有严重下痢及渗出性肠炎的症状。出壳后3天至20天的雏鹅可发生本病。30天以上雏鹅较少发病;发病日龄越小,发病率和病死率越高;10天左右的雏鹅,病死率可达95%~100%。发病率和病死率的高低与被感染雏鹅日龄及鹅群的免疫状况密切相关。常见雏鹅出现精神沉郁后数小时内即表现衰弱,倒地两腿划动并迅速死亡。死亡雏鹅的喙端、爪尖发绀。典型的病理变化主要集中在肠道。肠道出现有特征性的凝固性栓子,肠段膨大增粗,比正常增大1~3倍,肠壁变得菲薄,触摸有紧实感,外观如香肠状。
(2)防控技术要点:严格的防疫和消毒制度是预防本病的重要有效措施,严格执行“全进全出”的饲养管理制度,可有效防止疫病的传入和扩散。一是应避免从疫区引进雏鹅和种蛋,如必须引进,一定要经过严格检疫,并避免接触可能被污染的物品或运载工具。二是要搞好饲养管理,严格执行鹅场的卫生消毒制度,加强对鹅场栏舍、运动场和工具的清洁消毒。三是采用小鹅瘟弱毒疫苗进行预防接种。疫苗接种是预防和控制本病的重要措施,用弱毒疫苗免疫种鹅,使子代雏鹅获得免疫力。在小鹅瘟的流行地区,可采用高免卵黄抗体或者高免血清注射无母源抗体的雏鹅进行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