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全国春小麦生产技术意见

2021-04-13 10:28发布

“清明”刚过,西北、东北地区春小麦陆续开始播种。总体看,去冬今春北方地区雨雪较多,*壤墒情较好,春季气温回升快,有利于春小麦播种,大部分地区播期早于去年和常年,但部分地区因*壤偏湿,播种进度拉长。各地要牢固树立“七分种、三分管”的理念,以提高播种质量、培育全苗壮苗为重点,强化田间管理,着力防灾减灾,做好病虫防控,全力夺取今年春小麦丰收。

一、播前整地

提倡秋季施基肥深耕,耙压,或采用深松再旋耕、耙压,达到待播种状态。对秋天翻完未耙地块,早春适墒耙压。对冬前未整地地块,早春机械破雪,适墒应用联合整地机及早整地,不漏耕,耕后耙细 (碎) 、整平、压实。去冬今春降雪较多或低洼地块,早春*壤过湿,影响适时播种,可采取顶凌轻粑或耙雪整地等散墒措施,确保适时播种。

二、选择良种

根据当地的气候、*壤、地力、种植制度、产量水平和病虫害情况等,因地制宜选择优良品种,并播前药剂拌种或种子包衣。西北地区旱地选择抗旱丰产、抗条锈病的小麦品种,水浇地选择抗倒伏、抗条锈病白粉病的小麦品种。东北麦区应充分发挥区域综合优势,选择优质、高产、抗旱、抗病、强筋及中强筋小麦品种。

三、精细播种

以提高播种质量为中心,着力实现一播全苗、苗匀苗壮,构建丰产群体结构。

(一)适期早播。适期早播是春小麦增产的关键,春季*壤解冻5cm、气温稳定通过0℃即可进行播种,一般西北地区3月中旬开始播种,东北地区小麦主产区4月上旬开始播种。对积雪较厚的地区,可提前采取机械方法破坏雪层,促进化雪,旱地应尽量抢墒早播。春麦区春季气温变幅大,要密切关注天气预报,对播期做适当调整和进一步细化。

(二)合理播量。春小麦生育期短、分蘖少,产量形成主要靠主茎成穗,适宜播量是获得高产的重要途径。按照“以田定产、以产定穗,以穗定苗,以苗定籽”的四定原则,同时根据产量目标、播期早晚、地力水平、千粒重、发芽率、田间出苗率等科学确定播量。一般西北地区春小麦旱地亩保苗15—25万株,水浇地亩保苗35—42万株,东北地区亩保苗43—47万株为宜。

(三)提高机播质量。推荐采用机械条播,要求行距一致,下种均匀,做到不重播、不漏播。播种深度3—5 cm,视*壤墒情确定,干旱地块适当深播,但应确保深度不超过5cm,且播深一致,覆盖严密。

四、田间管理

(一)播后镇压。镇压可以抑制地上部生长,促进地下根系发育,抗旱保墒,提高抗逆性及产量。播后视*壤水分状况及时镇压,严禁湿压;待*壤充分解冻后,根据旱情和天气条件,可在出苗前再次镇压;在小麦3—5叶期采用V型镇压器镇压1—2次青苗,干旱年尤需镇压。

(二)科学施肥。坚持氮磷钾肥配合、有机无机结合。西北春麦区40%—50%氮肥作基肥于秋翻或春季整地时一次性施入,50%—60%在春小麦二叶一心期和拔节期追施;磷肥10%—20%作种肥,肥种分箱分施,严禁与种子混播;其余磷肥,全部钾肥和农家肥作基肥于秋翻或春季整地时全耕层一次性施入。滴灌春小麦合理运筹随水滴施氮钾肥。东北春麦区90%以上的氮肥、钾肥及100%的磷肥作基肥于秋翻或春季整地时一次性施入,其余10%以下的氮肥、钾肥于苗后结合灭草、防病等田管措施叶面追施。

(三)防控病虫。及时关注病虫害监测预警信息,大力推广绿色防控、生物防控,减少化学农药用量。西北麦区重点防治小麦条锈病、白粉病等,喷施药剂控制发病中心,压低病源量;虫害以蚜虫、皮蓟等为重点,喷施药剂防治;禾本科杂草2—3叶,阔叶杂草2—4叶期及时喷施除草剂。东北麦区病害以小麦黑穗病、赤霉病、根腐病等为防治重点;虫害以粘虫为重点,及时防控;草害在4—5叶期为最佳时机,根据草相选用除草剂。

五、防灾减灾

北部麦区自然灾害多发重发,“倒春寒”、干旱、干热风等较多且严重,尤其是中后期季节性干旱突出。要抓住晴好天气,镇压划锄相结合,弥合裂隙,沉实*壤,保墒提墒,促进小麦根系生长。密切关注重大天气变化,防范“倒春寒”和干旱,及时喷水、灌水,预防冻害、抗旱保苗。大力推广“一喷三防”技术,防病虫、防早衰和防干热风。

六、及时收获

一般西北地区春小麦7月上中旬开始收获,东北地区春小麦于7月下旬开始收获。为保证产量和质量,各地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割晒或联合的方法及时收获,割晒要以气候条件为依据,按晴天的多少和脱谷能力强弱确定作业进度,割晒的原则是宁伤勿落,可在蜡熟期开始,中熟期结束。机械收获要求机收总损失率控制在3%以内,严防穗发芽和“烂场雨”,在蜡熟末期或完熟期进行,脱粒后及时晾晒,以保证优质丰产。(来源:全国农技推广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