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山西省谷子生产技术指导意见

2021-03-15 15:29发布

2021年山西省谷子生产技术指导意见

我省谷子年播种面积约340万亩,主产区包括晋西北、太行山、吕梁山地区。据2021年气象预报,我省气温较往年偏高,可能出现局部洪涝和阶段性干旱,将对谷子生产带来不利影响。为科学指导谷子生产,提高谷子生产科技水平,现提出2021年谷子生产技术指导意见。

一、晋北早熟区

该区包括大同、朔州、忻州地区,为早熟区。谷子生产以地膜覆盖机械化穴播、膜侧沟播或全膜覆盖种植模式为主。

(一)选择良种

选择经国家登记的、适合当地种植的优质、高产、抗倒、耐旱、抗病、抗除草剂的优良品种,兼顾市场需求和机械化生产要求,避免盲目引种。该区适宜种植张杂谷3号、张杂谷5号、张杂谷6号和张杂谷13号等品种。

(二)整地施肥

谷子不宜重茬,实行轮作倒茬,前茬以麦、豆、马铃薯茬为好。要精细整地,通过春播前旋耕、耙耱和镇压等措施,做到上虚下实。*壤墒情较好的地块可免耕播种以利于保墒,*壤墒情较差的地块可整地后待降雨趁墒播种。旱地施肥提倡以农家肥和有机肥为主,底肥重施,尽量少追肥。一般亩施农家肥2000~3000公斤,过磷酸钙40~50公斤,碳酸氢铵40~50公斤。

(三)适期播种

根据品种熟性、地温和*壤墒情等确定适宜播期。该区一般于4月下旬播种。冬季降雪少、比较干旱的地块可抢墒播种。播前进行晒种或药剂拌种,选择地膜(渗水膜)覆盖,覆膜方式可采用微垄膜侧沟播或者全膜覆盖,并选择与覆膜方式配套的覆膜播种一体机。等行距种植,行距为50厘米左右;宽窄行种植,宽行距60厘米、窄行距40厘米。

(四)合理密植

合理密植是谷子丰产的关键,要根据品种特点、水肥条件和播种方式等确定留苗密度。杂交谷子适宜的密度在0.8万~1.5万株/亩(旱地0.8万~1.2万株/亩,水浇地1.0万~1.5万株/亩)。采用精量半精量播种机进行播种,一般亩播量为0.3~0.75公斤,根据种子的净度、发芽率、杂交率、*壤墒情、整地质量等进行合理调控。

(五)田间管理

1.间苗除草。精量播种的地块可不间苗或简化间苗,无法精量播种的地块播后可采用化控间苗。化学除草要针对前后茬作物、谷子品种、栽培方式和除草剂种类区别对待,抗除草剂品种可在出苗后1~2周内采用配套的除草剂间苗除草,其他田块可采用播后苗前除草剂,结合茎叶除草剂进行化学除草,地膜覆盖栽培的谷田要减量使用除草剂。除草剂使用应遵照有关说明或在农技人员指导下进行。

2.肥水管理。地膜覆盖地块应施足底肥,亩施40~50公斤缓释配方肥或50~60公斤氮磷钾复合肥,有条件地区增施农家肥或300~500公斤生物有机肥。谷子耐旱怕涝,遇到大雨要及时排水;降雨较少时,有灌溉条件的可在孕穗期、开花灌浆期浇水1~2次。

3.病虫害防治。通过播期优选抗病品种、适期播种、种子及*壤处理,生长期加强水肥管理,病虫重发田科学选药,精准施药,实现农药减量控害。其中,粟叶甲:以大同、忻州等地谷子产区为重点,以消灭越冬代成虫为主,抓住成虫发生高峰期和卵孵化盛期使用高效低毒农药防治。粟灰螟:在谷子主产区,以加强监测预警为基础,前期通过农业及理化诱控措施,减少虫源基数。谷子拔节期触杀卵及初孵幼虫,防止幼虫蛀茎为害,当发现枯心株立即拔除。谷子白发病:以谷子主产区连作田块为重点,采取选用抗病品种、播前种子包衣以及拔节至孕穗期拔除并销毁病株3个关键防控措施。谷瘟病:选用抗病品种,采用配方施肥技术,增强植株抗病力。病害发生早期用药及早防治。

4.适期收获。当95%谷粒变硬时及时收获,避免品质降低、落粒和遇雨穗发芽等。平原区可采用联合收获机收获;丘陵山区可采用多功能割晒机收割和谷子脱粒机脱粒。谷子收获时籽粒含水率一般在20%~30%,应及时晾晒或烘干,使籽粒含水率降至13%以下。

二、晋中、晋南中晚熟区

该区包括东西两山及晋南地区,为中晚熟区。谷子生产以膜侧沟播或机械化精量宽行条播技术为主。

(一)品种选择

该区域谷子品种以常规种为主,例如:晋谷系列、长农系列、长生系列等。

(二)适期播种

适宜播期一般在5月上中旬,晚播不迟于5月底。

(三)合理密植

常规谷子适宜的密度在2.5万~3.0万株/亩。

其他栽培管理措施参考晋北早熟区。

(来源:山西省农业农村厅《山西省农业农村厅办公室关于印发2021年粮食作物生产技术指导意见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