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叶锈病的发病原因及防治方法

2022-07-13 14:30发布

叶锈病菌越冬和越夏的地区都较广,在我国大部分麦区,小麦收获后,病菌转移到自生麦苗上越夏,冬麦秋播出*后,病菌又从自生麦苗上转移到秋苗上危害、越冬,下面来说说小麦叶锈病的发病原因及防治方法

一、小麦叶锈病的发病原因

1、小麦叶锈病由小麦隐匿柄锈菌侵染所引起。小麦隐匿柄锈菌属真菌界、担子菌(亚)纲、锈菌目、柄锈菌科、柄锈菌属,为转主寄生的长环生活史型锈菌,在小麦上形成冬孢子和夏孢子。冬孢子双胞,顶平,棒状,柄短暗褐色,萌发后产生担孢子。夏孢子单胞,黄褐色,球形至近球形,表面具细刺,有散生发芽孔6-8个。

2、小麦隐匿柄锈菌夏孢子萌发后产生芽管从叶片气孔侵入,在叶面上产生夏孢子和夏孢子堆,进行多次重复侵染。发育适温为17-22℃,萌发侵入适温为15-20℃,湿度不低于80%。发病原因包括:入春之后气温回升快;降水量多;越冬的叶锈病病菌量过多;小麦对叶锈病的抗性比较低等。

二、小麦叶锈病的防治方法

1、药剂防治

(1)拌种处理:种植前用粉锈宁拌种,控制秋苗发病,减少越冬菌源数量,推迟春季小麦叶锈病流行。也可以用种子量0.06%的6%戊唑醇悬浮种衣剂,或种子量0.2%的3%苯醚甲环唑悬浮种衣剂拌种包衣。

(2)发病初期:喷施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或20%三唑酮乳油1000倍液,防治1-2次,每10-20天喷1次。也可以用粉锈宁1000倍液防治,连喷2-3次防治效果较好,每10-20天喷1次。

2、农业防治

(1)因地制宜,选育推广抗(耐)病良种

①避免单一品种长期大面积种植,合理搭配和轮换种植多个品种,以防止和延缓因病菌新生理小种的出现而造成品种抗病性的退化。

②近年新育成的抗叶锈冬小麦品种有京冬8号、1号以及京411、京核3号、北农白、皖麦26、27、28号等;春小麦品种有龙麦23号、垦九5号、蒙麦30号、龙辐麦7号、陇春8139、京引1号、定丰3号等。

(2)加强栽培防病措施

①控制越夏菌源,田间精耕细作,消灭杂草和自生麦苗。收获后及时翻耕灭茬,消灭当地越夏菌源。

②在秋苗易发生小麦叶锈病的地区,应适当晚播,可减少越冬菌源,有效减轻秋苗发病。

③提高根系活力,合理密植,避免过多过迟施用氮肥,适量适时追肥。

④小麦叶锈病发生时,北方干旱麦区应及时灌水;南方多雨麦区应开沟排水可补充因锈菌破坏叶面而蒸腾掉的大量水分,减轻产量损失。

叶锈病菌是一种多孢型转主寄生的病菌引起的。主要为害小麦叶片,产生疱疹状病斑,很少发生在叶鞘及茎秆上,加上日常管理应注意适时用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