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志重捕法偏大偏小问题有哪些?

2022-05-23 15:54发布

标志重捕法是种群密度的常用调查方法之一,适用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较大的动物种群。在计算的过程中,标志重捕法会有偏大偏小的情况。

标志重捕法是什么?

标志重捕法是种群密度的常用调查方法之一。在被调查种群的生存环境中,捕获一部分个体,将这些个体进行标志后,再放回到原来的环境中,经过一段时间后再进行重捕,根据重捕中标志个体占总捕获数的比例来估计该种群的数量。

根据自由活动的生物在一定区域内被调查与自然个体数的比例关系对自然个体总数进行数学推断。其理论的计算公式为:N=M×n/m。

标志重捕法偏大偏小问题有哪些?

1.统计值比实际值偏大的原因

①标志物易脱落:可以导致重捕个体中带标志的个体数据偏小,据计算公式N总=初捕数×重捕数/重捕中标记数推知,重捕中标记数若减小,则N总会比真实值偏大。

②被捕获一次后,难以被再次捕获:可以导致再次捕获的个体中标记数偏小,最终统计结果偏差应与①相同,即比真实值偏大。

2.统计值比真实值偏小的原因

①标志物影响了动物活动,导致个体更易被捕捉:可以导致再次捕获的个体中标记数偏大,依据公式可推知,计算所得结果比真实值应偏小。

②调查期间有较多未标记个体死亡或迁出,则统计值将偏小;反之则导致统计值偏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