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机械化绿色高效生产技术

2021-01-02 21:07发布

一、技术名称

玉米机械化绿色高效生产技术

二、技术概述

1. 技术基本情况

玉米是我四川省的主要粮食作物,常年种植面积180万hm2左右,总产约1070万吨,约占全年粮食总产的30%,但单产较低(不足6 t./hm2),生产成本较高,竞争能力较弱,每年均需从省外大量调入。为了适应当前规模化经营、机械化生产和绿色高效发展的需要,进一步提高四川省玉米的产量和经济效益,四川省玉米创新团队、四川农业大学、四川省农技推广总站和南充市农业科学院等单位,依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四川省玉米创新团队等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通过多年试验示范,鉴选出了部分宜机品种,引选了系列适宜机具,在深入开展密植高产与肥水高效等生理生tai与关键技术研究基础上,优化集成了玉米机械化绿色高效生产技术,实现了农机农艺融合、良种良法配套、绿色高效协同,取得了显著的增产增收效果。

2. 技术示范推广情况

该技术已在四川大面积示范应用多年,其核心内容先后入选2018-2019和2019-2020年度四川省农业主推技术,在中江县、西充县、三台县等建立了核心范基地,并作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西南丘陵山地玉米密植高产宜机收品种筛选及高效生产技术》的主推技术,在四川、重庆、云南、贵州等省市区进行了较大面积推广应用。

3. 提质增效情况

该技术以耐密宜机高产品种为基础,以缩行增密优配,氮肥增效减施,全程机械化生产为核心,较大幅度提高了玉米生产的效率和效益。大面积应用表明,该技术可增产5~10%,节约劳动力45~75个/hm2,增收节支4000元/hm2以上。

4. 技术获奖情况

以该技术为配套技术的《西南玉米“新三高”自交系K169、K236和K305的选育与应用》获2017年度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以该技术为核心内容的《四川玉米大面积均衡增产技术集成与应用》获2018年度四川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三、技术要点

1. 选择良种

选用优质高产、耐密抗倒、抗旱耐瘠、抗病抗虫和适宜机播机收的优良杂交种,种子精选(去除小瘪粒、超大粒、异形粒,保留籽粒大小均匀一致的籽粒)、包衣。

2. 机械整地

播前用旋耕机进行精细整地,耕深15cm~20cm,要求*表细碎、平整。有条件的地块最好提前机械翻耕,翻耕深度20cm~25cm,深翻后晒田1~3天,然后再旋耕1~2遍。地块较大、地势较低的地块,需开好中沟和边沟,以利暴雨后排涝。

3. 增密机播

根据地块大小和种植模式选择2~3行小型施肥播种机或4行中型施肥播种机。春播要适时早播,尤其是间套作,夏播应在前作收后及时早播;选择*壤墒情适宜的晴天播种,适当增加播种量,保苗60000株/hm2左右。

4. 科学施肥

选择优质缓控释肥料,适当减氮稳磷补钾。根据*壤肥力,每公顷分别施N、P2O5、K2O 180~270kg、45~90kg、45~90kg;磷、钾肥全做底肥,氮肥视*壤条件和肥料种类确定底追比,*层深厚、*壤肥沃、保水保肥能力强的区域和地块,使用缓控释肥时可底肥一道清,使用普通速xiao氮肥时底肥占60%~40%,追肥(苗肥和攻苞肥)占40%~60%;底肥用施肥播种一体机结合播种深施,种肥分开;追肥采用中耕施肥机深施,施于植株行侧10cm~20cm。

5. 绿色防控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zhi方针。在玉米播后芽前用异噁唑草酮水分散粒剂、乙草胺等进行封闭除草;玉米螟、草地贪夜蛾等害虫采用专用性诱剂、频振灯等诱杀,或采用生物导dan等进行生物防zhi;必要时可根据病虫害预测预报和发生情况,选择适宜药剂,在适宜时期用植保无人机、高地隙喷药机械或背负式机动喷雾机进行机械喷药防zhi。

6. 机械收获

间套作、小地块可选用单行或双行自走式或背负式摘穗收获机,在玉米完熟后即籽粒黑层出现或籽粒乳线消失后收穗;净作、大地块、有干燥贮藏条件的可选用联合收获机,在玉米完熟后10~15天或全株变黄、籽粒含水量降到28%以下时进行籽粒直收。

四、适宜区域

四川平坝、丘陵以及类似生tai区,相对规整、较大的地块。

五、注意事项

精量播种要求整地质量高、种子发芽率≥96%;机械选型时要因地制宜,机械作业前应进行试运行,调试好机具,使用作业质量达到农艺要求后方可投入正式作业;生产使用中要确保人员安全

六、依托单位

1.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四川玉米创新团队

联系地址:四川省成都市温jiang区惠民路211号

邮政编码:611130

联系人:黄玉碧

联系电话:13908160283

电子信箱:yubihuang@sohu.com

2.四川农业大学

联系地址:四川省成都市温jiiang区惠民路211号

邮政编码:611130

联系人:袁继超、孔凡磊

联系电话:13980074156

电子信箱:yuanjichao5@163.com

3.四川省农技推广总站

联系地址: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武侯祠大街4号

邮政编码:610041

联系人:乔善宝、崔阔树

联系电话:85505452

电子信箱:scnj@vip.163.com

4.南充市农业科学院

联系地址:南充市顺庆区农科巷137号

邮政编码:637000

联系人:李钟

联系电话:18980301016

电子信箱:nclizhong@163.com

5.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联系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狮子山路4号

邮政编码:610066

联系人:何文铸

联系电话:13808062583

(来源:四川省农业农村厅2020-2021年度农业主推技术技术规范)